浙江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科普园地
科普园地
之江心学(第823期):智能手表可能干扰心脏起搏器
2023-05-19    编辑:管理员    浏览:360
本期作者简介
  姚浩,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专业方向为心脏电生理,2019年7月参加工作,主要从事各种常见以及疑难的心律失常诊治等相关工作。
本期指导作者简介
  王云帆,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浙江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助理,杭州医学院兼职教师,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心电生理学组委员,浙江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专业委员会移动医疗学组秘书。擅长各种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治疗。
  目前基于生物阻抗原理的智能称、智能手表、智能手环使用越来越广泛。生物阻抗的基本原理包括
通过两个电极施加交流的、低振幅的、无痛的电流,然后用另一对电极测量身体产生的电压。由疾病引起的变化将改变组织和液体的离子和细胞完整性,从而影响它们传导交流电的能力,这最终将影响所记录的电压信号的特性。近年来,关于生物阻抗技术对心脏起搏器(CIED)电干扰的研究报道较少。
  该研究采用男性和女性计算机模型,选取3种具有代表性的CIED进行测试(Boston Scientific Inogen X4 CRT-D G148、Abbott Quadra Assura MP 3369-40Q、Medtronic Claria MRI QUAD CRTD DTMA1QQ)。作者使用FDA认可的ISO标准中的技术规范评估了测量生物阻抗的电气安全性,该标准定义了可重复的台式测试方法和电压阈值。


  结果显示采用生物阻抗技术的消费类电子装置可能会诱发超过ISO14117标准的电压的最高值。由于组织和流体在模拟频率范围内的电学特性,电干扰水平随频率而变化。对比不同模型之间干扰程度的性别差异,女性模型的电压值比男性模型低。并且在左右身体组成模拟中,干扰程度也有所不同,在植入设备的身体左侧模拟中,干扰程度更高。在单极和双极配置下的PPM模拟中,发现单极模式下低频时的干扰值更高,原因可能是其阳极和阴极之间的距离较大。


  通过程控检查CIED对干扰的反应,结果发现3种CIED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对“噪音”过感知或起搏抑制,需注意参与本项研究的3种CIED均为CRT-D,对“噪音”的过感知可能干扰其电复律功能的正常使用。


  结论:基于生物阻抗功能的智能称、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可能影响CIED,造成对“噪音”的过感知或起搏抑制。
之江心学评述:
  目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佩带智能手表等可穿戴电子设备来监测自己的健康状况,然而该研究发现这些设备可能会干扰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CIED)的正常工作,给这些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尤其对于ICD或CRT-D患者,过感知可能影响除颤功能,严重时可能对患者生命产生影响。但也需注意,该项研究是基于计算机模型得出的结论,并没有在真实世界中完成,所以要谨慎看待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Ha GB, Steinberg BA, Freedman R, Bayés-Genís A, Sanchez B. Safety evaluation of smart scales, smart watches, and smart rings with bioimpedance technology shows evidence of potential interference in cardiac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Heart Rhythm. 2023 Apr;20(4):561-571. doi: 10.1016/j.hrthm.2022.11.026. Epub 2023 Feb 22. PMID: 36997272.
王利宏主任简介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杭州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浙江省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心血管内科主任、大内科教研室主任。曾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工作。目前担任浙江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心律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浙江省心血管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房颤中心联盟副主席,长三角心血管联盟副主席,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心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室性心律失常工作委员会委员、心衰器械治疗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心脏学会理事,中国医促会心血管健康医学分会常委、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入选浙江省担当作为好支书、浙江省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10余项,以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在Circulation等杂志发表SCI论文4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教育部科研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是国家重点专项十三五计划、国家卫计委重点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心电与循环》、《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编委,Diabet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等杂志审稿人。是国家卫生部心脏介入手术培训导师,已主刀完成各种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冷冻消融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左心耳封堵术和先心病、瓣膜病、冠心病介入手术等近万例。
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简介
  心内科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各方面人才。医生39名(其中博士学位19名,硕士学位18名);正高职称11名,副高职称15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4名。护理人员60人,副主任护师2名。目前有112张床位,其中CCU20张,心导管室3个,心功能室1个,拥有世界最先进的DSA机3台、电生理仪2台,飞利浦心超机1台。是浙江省唯一的国家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培训基地,同时也是浙江省仅有的一家同时具备“冠脉介入、射频消融和起搏、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成人)”三大心脏介入手术培训基地的医院。是中国胸痛中心、心衰中心、房颤中心、CRT植入技术培训基地。是国内最早引进先进的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Ensite3000)医院之一,在无X射线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方面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省内率先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和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抢救急性心肌梗塞泵衰竭。也是国内最早应用冠脉内血栓吸出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医院之一。应用经皮心肺辅助循环支持技术(叶克膜),打破极危重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禁区。在省内最早采用介入技术封堵心肌梗塞室间隔穿孔,努力拯救高危患者的生命。在浙江省率先应用Ampla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包括在国际心血管病研究领域最顶尖的杂志 Circulation、Hypertension、Journal of Hypertension、American Journal of Hypertension、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等发表SCI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其它厅局级等课题40余项。荣获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三等奖、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三等奖各1项。